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时事形势与政策,是我们党的一项光荣传统。延安时期,在抗大教室内,在陕北公学广场上,在鲁艺院子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上讲台、上党课,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信手拈来的例证、深入浅出的阐释、高屋建瓴的论断,为我们党的事业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有力提高了全党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力推动了革命运动与解放事业的深入开展。
「扩展知识面和工作视野」
为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张闻天、陈云等人经常到机关、部队和学校讲课或作政治报告。其中,毛泽东、朱德、张闻天等给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的学员们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党的建设问题》《中国问题》《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等课程。
(资料图)
开国少将傅崇碧回忆:“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其他领导同志常来给我们上课。没有黑板,用煤灰抹在墙上作黑板;没有椅子,捡块石头作凳子。毛主席亲自给我们讲课,讲军事辩证法。毛主席讲课时没有椅子,我们就去老乡家里临时借把圈椅,摇摇晃晃的。我们让他讲讲形势,他就讲。毛主席讲课由浅入深,大家都爱听。”
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明确规定“学校所在地的党的领导机关的负责同志,必须有计划地经常地到学校作报告,能够任课的必须担任教课”“凡地委及团级以上干部的教育应由中央委员及中央各机关负责同志亲身担任指导”。
这一时期,党的领导人讲授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组织管理、经济发展、文化艺术、军事战略等方面,使党员干部得以不断扩展知识面和工作视野。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等方面的理论,对于党员干部增强革命信仰、提高政治觉悟具有重要作用。
毛泽东在给抗大学员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时,还撰写了讲授提纲《辩证法唯物论》。后来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内容,就取自这一讲稿的主要部分。
陈云同志回忆:“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倡学马列著作,特别是学哲学,对于全党的思想提高、认识统一,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党的建设问题,涉及机构设置、领导工作、干部选举、干部考核、思想政治建设等方面内容。
中央党校在瓦窑堡复校后,李维汉主讲《党的建设》、董必武主讲《苏维埃建设》;陈云在抗大讲《论干部政策》,强调干部政策就是“用人之道”:第一,了解人;第二,气量大;第三,用得好;第四,爱护人。
1939年,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进行党课教育时,通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系统阐明党性锻炼与修养的问题,强调“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
三、经济发展问题,包括就中国革命后的经济问题进行大量探讨,并提出新的经济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还涉及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形势、调整经济结构、加强资源利用等。
四、社会治理问题,包括文艺、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比如,毛泽东、董必武分别在陕北公学讲《中国宪政运动》《正统观和六法全书的批判》,张闻天在抗大讲《中国问题》,邓颖超在中国女子大学讲《妇女运动观》等。
「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从延安时期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提炼出以下几条经验和规律:
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当时,我们党大力提倡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把理论学习与具体斗争结合起来,使学员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继而把理论推向更高层次的实践应用。
例如,周恩来在题为《第三期抗战的形势与前途》的报告中,介绍了国共谈判的情况,讲述了国民党统治区广大民众对八路军、新四军和陕甘宁边区的期盼与向往。
抗大方面还利用在延安召开会议的机会,先后邀请项英、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彭真等各地负责同志到校讲党课,给学员们以生动而又富有实际斗争经验的教育。
毛泽东曾深有体会地回忆在抗大讲党课的情形:“不能照书本去讲,那样讲,听的人要打瞌睡。自己做准备,结合实际讲,总结革命经验,听的人就有劲头了。”
第二,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
这一时期的党课教学,常采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促使学员们不断反思、检查自身思想和工作的不足之处,以更好地备战备荒,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工作业务能力。
陈云同志表示:“我们共产党是一个郑重的党。考察一个坚强的共产党员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对自己的缺点、错误采取什么态度。如果他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敢于研究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那他就是一个好的共产党员。”
一位到延安进行深入采访的美国记者颇有感触地评价:再没有什么东西比共产党干部学校“更独创、更实际、更没有教条主义、更没有门户之见”的。
第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毛泽东在讲“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时,伸出一个指头去戳一块木板,木板没有变化;又拿出一根锥子去扎木板,一会儿就扎透了。他说:打仗也是这样,我们的力量越大越好,和敌人的接触面越小越好,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作家萧三回忆,毛主席的报告、演说、讲话,“那样明白、浅显、通俗、动人,富于幽默、妙趣横生,而又那样意味深长、涵义深刻”。
(作者: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研究员 聂峰,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孙玉良)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夏斌
本文作者:聂峰 孙玉良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资料图
标签: